【培訓日期】 2017年6月30日,7月11-12日,7月25-26日
【培訓費用】 4380元/人(含資料費、餐點費、、稅金)
【課程收益】
研發創新思維與創新工具
- 解讀創新思維,破除有礙創新的思維定勢,
-- 學習并了解如何利用不同的創新工具,解決各種創新需求
-- 了解如何在企業中營造創新的文化環境,激勵員工的創新行為;
-- 學習創意性思維,以及評估、篩選產品新創意的佳實踐
-- 改變思維方式、心智模式、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
產品規劃與需求分析
-- 掌握一套市場需求收集、分析,并形成產品規劃的系統流程和工具
-- 超過10種需求收集方法
-- 4大需求分析工具
-- 2種系統化的需求收集、分析融合工具
-- 目標細分市場識別方法
-- 細分市場業務計劃書、產品線業務計劃書、產品(包)業務--計劃、項目任務書內容及其聯系
-- 項目組合決策分析
新產品研發流程優化與研發項目管理
-- 了解如何正確地制定新產品研發戰略;
-- 學習選擇正確的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和方法;
-- 探討新產品研發項目的資本運作和風險投資方式;
-- 學習如何建立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體系;
-- 掌握建立和應用正確的新產品開發的流程;
-- 學會評價和改善新產品開發項目績效的途徑;
-- 新產品研發的項目模板與工具介紹;
-- 學習新產品研發的風險控制和管理的要旨;
【課程對象】研發經理、研發工程師、研發項目經理、產品總監、產品經理、項目經理、市場部需求分析和產品策劃人員等、營銷部的管理人員、銷售骨干等、產品部從事產品規劃的工程師等、技術管理部/研發管理部/項目管理部、研發骨干、、PQA等。
如何針對性和實操性
通過三種方式,課程的實際操作性,學員能夠學以致用。
1、 企業自己的案例和其他企業案例結合:
? 講師準備的實際研發案例;
? 課堂上學員在講師指導下識別自己的產品作為課堂案例;
? 講師30余家產品型企業的咨詢實踐,為課程提供了信手拈來的課程案例分享。
? 上述案例,將在課程中根據內容適時引入,有學員分組討論,講師給予精評。
2、 工具方法實操:
? 從市場需求到產品規劃整個過程中具體工具和方法介紹;
? 以學員識別的產品/產品線為基礎,以學習小組方式實際演練,體會上述工具在市場需
求分析、產品規劃中的運用,講師點評。
3、 講師背景:講師22年研發企業的研發實踐和產品管理經理,能深刻體會研發工作特點和研
發人員特質,能使學員產生共鳴,而不是隔靴搔癢。
【課程設置】序號
課程目錄
課時
講師
1
研發創新思維與創新工具
1天
劉建平
2
產品規劃與需求分析
2天
劉 銘
3
產品研發流程優化和研發項目管理
2天
張永杰
《產品規劃與需求分析》課程設計框架和主要觀點
1、從市場需求到產品規劃是一個系統化的信息處理和戰略決策過程,是系列分析工具的綜合運用。而不是自發的、無組織的、隨意的過程。不是老板說一句話,也不是營銷人員或技術人員的靈光乍現,更不是走廊交談、茶點間閑談而已。
2、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需要產品經理強有力的領導,更需要團隊協同。
3、企業市場需求管理需要全員參與,企業收集需求的觸角,及時獲取市場/客戶手需求信息。
4、市場需求是開發市場產品的源頭。的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返工頻率,產品質量、縮短開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
5、與其在后期的需求變更控制上下功夫,還不如花精力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
【課程大綱】主題一:研發創新思維與創新工具
——發現創新的機會(學習小組)
講:創新基礎
新產品研發方向模型和與之匹配的創新思維方法
你自己的創新 【互動】
論創新
你工作中新品研發創新的挑戰 【互動】【研討】
用工具發現你自己創新的障礙 【互動】【研討】【投票】
發現行業中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方向和可能的機遇
用工具*發現當前員工的創新能力的天花板和技能缺口
第二講:創新“瞄準鏡”工具描述
縱向的個人創新思維能力類工具描述
橫向的團隊創新工具類描述
廚師效應之----縱橫單項交叉與多項交叉使用的簡介
——生成有效的創意(學習小組)
第三講:創新“瞄準鏡”工具詳解:“縱”“橫”“交”“錯”
---和工作中的機遇與問題結合體驗工具生成新的創意
縱向的個人創新能力工具----“縱”
1、創得出
價值觀層面 【視頻】【研討】
模仿的境界
多角度思考 【互動】【研討】
關聯思維 【互動】【體驗】【研討練習】
想象力 【互動】【體驗】
靈感思維 【討論】
逆向思維工具 【互動】【體驗】【研討練習】
……等
*結合工作中的問題,體驗創新思維與工具的演練
——生成有效的創意(學習小組)
2、創得多
發散思維工具 【互動】【研討練習】
團隊創新工具------“橫”
默寫創新 【互動】
咖啡
……等
*“交”“錯”涉及到具體的工作任務和工具的結合練習,視實際任務情況而定
精益管理與創新
持續改善創新工具CI工具
創新的PDCA循環
用看板系統管理新品研發創新
*工作中創新問題的深入討論
創意眾籌工具
第四講:創新“瞄準鏡”落地策略
創新瞄準鏡工具交叉使用
創新“瞄準鏡”工具落地
----有利有益有趣的新品研發創新氛圍建設
主題二:產品規劃與需求分析
1.1 產品管理核心思想及整體框架
本單元學習目標:理解產品管理的精髓,對產品管理與研發管理、系統思考及把握,深入了解產品規劃、產品開發、需求分析之間的關系及其組織模型
4、 理解生命周期的概念:產品生命周期、產品全生命周期、項目生命周期、技術生命周期等
5、 理解企業產品管理的對象:產品包,而非產品;細分市場,而非市場
6、 澄清市場、細分市場、產品、產品包、產品系列、產品族等概念及其關系
7、 學員討論:什么是的產品?應具備哪些特征?
8、 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體系框架:四大流程
9、 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組織框架:四大組織,三層結構
10、理解產品管理的123456
11、案例分析:某產品型企業產品管理現狀
1.2 前瞻性的產品規劃
1.2.1 充分理解市場
12、理解市場的概述:目的、主要活動、輸出
13、產品線使命、愿景和目標(舉例)
14、市場評估定義
15、核心戰略愿景(舉例)
16、市場評估的內容及輸出
17、識別與劣勢、機會與威脅——SWOT分析
18、繪制市場地圖(舉例)
19、確定業務設計
20、專題:22種利潤模型(每種利潤模型距離,討論自身企業產品線的利潤模型)
21、專題:10種戰略控制點
22、制定市場評估報告(舉例)
23、學員演練:制定選定業務的市場地圖及業務設計
1.2.2 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客戶
24、市場細分 Vs. 細分市場
25、行業不同發展階段對市場細分的要求不同
26、為什么要進行市場細分
27、市場細分八法
28、不同市場細分方法的利弊
29、三維細分方法:客戶特征、產品特征、利益特征
30、市場細分七步法
1.2.3 制定目標市場組合策略
31、組合分析的概述:目的,主要活動,輸出
32、戰略地位分析的工具:SPAN
33、財務分析工具:FAN
34、對細分市場進行SWOT分析
35、對細分市場進行深入的$APPEALS分析
36、學員演練:對初步選定的細分市場進行組合分析
1.2.4 制定產品線業務計劃
37、制訂業務戰略概述:目的,主要活動,輸出
38、針對SPAN框架中四類不同細分市場的行動策略框架
39、細分市場業務計劃制定過程概覽
40、確定細分市場目標及關鍵行動
41、制定細分市場的業務戰略及計劃
42、細分市場行動計劃(舉例)
43、整合產品線業務計劃:目的,主要活動,輸出
44、建立細分市場、產品包與產品線對應關系
45、為什么要采用組合路標管理
46、組合決策標準(PDC)
47、組合決策標準六步法(舉例)
48、整合為公司級、產品線、細分市場的項目清單
49、整合產品線業務計劃
50、產品線業務計劃書的主要內容
51、制定產品線路標規劃
52、學員演練:制定某產品線路標規劃
1.3 產品需求分析
1.3.1 市場需求收集,及時捕獲手需求信息
53、運用“市場地圖法”回答三個問題:
54、客戶分析
55、需求收集方法和渠道
56、需求收集的準備工作
57、需求收集需要注意的問題
58、需求收集的輸出:客戶需求收集模板(單項需求收集模板)
59、如何構造例行化的需求收集機制?
60、案例分享:某公司市場需求管理制度講解
1.3.2 市場需求分析,理解市場客戶期望
61、需求整理和分析流程介紹
62、需求解釋
63、需求初步過濾
64、需求分類(需求群的劃分)
65、需求排序(設置權重,確定需求等級)
66、思考結果和市場機會點分析
67、需求分配
68、需求管理流程與市場管理流程的關聯
69、需求分析結果的6大傳遞路徑
70、不同傳遞的考慮要素
1.3.3 產品需求分析,形成特定產品的終概念
71、需求實現流程介紹
72、需求管理流程與產品開發流程的關聯
73、需求工程與系統工程的融合
74、什么是系統工程
75、產品需求的三個層次及其關系
76、從產品包需求到產品概念的全過程
77、定義產品包需求
? 形成產品包需求文檔
? 產品包需求質量關
78、產品包需求轉化為設計需求(系統需求)
79、產品概念(系統概念)的定義、評估和選擇
80、系統需求分析和系統概念定義是一個反復迭代的過程
81、演練與問題討論
主題三:產品研發流程優化和研發項目管理
一、研發流程與項目管理的定位分析
1. 研發項目的七大要素分析
2. 產品開發流程與研發項目管理的關系
3. 做好研發項目管理的四大前提條件
4. 推行研發項目管理的三大分離之:技術開發與產品開發相分離
5. 推行研發項目管理的三大分離之:商業決策同技術評審相分離
6. 推行研發項目管理的三大分離之:產品線和資源線相分離
7. 產品的三大標準是什么?我們的項目立項書中有無提及?
8. 研發項目團隊:PMT、PMO、PDT、TDT、LMT
9. 案例研討與分析
二、研發流程與項目管理的組織:產品開發的組織與團隊
10. 典型的研發組織模式:職能型、項目型、矩陣式
11. 企業在研發組織運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1).部門之間協調困難
2).人員忙閑不均
3).設計更改頻繁
4).研發人員忙于救火
12. 溝通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職能型組織結構?
2).是否推卸責任和扯皮?
3).如何推倒厚重的部門墻?
4).文化的建設:三講、三不講……
13. 公司級的投資決策委員會
14. 打造矩陣式組織結構,其運作模式及四大實施條件
15. 跨部門的產品開發團隊的構成、角色定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項目組的N大金剛
2).重要角色分析:PM、QA、用戶體驗專員、訂單履行……
3).QA與QC的區別
4).PM的素質要求與培養方式
16. 職能部門經理在產品開發中的角色定位與職責
17. 演練與問題討論:貴公司的跨部門團隊角色有哪些?
三、產品開發的結構化流程
18. 產品開發流程優化的方法論(Design Flow)
19. 開發流程需要結構化的11大征兆
20. 開發流程優化的方法:七步成詩
21. 產品開發流程如何結構化:7-8層級
1).結構化流程的層次劃分
2).業界的產品開發流程架構示例
3).業界的產品開發詳細流程示例
4).業界的產品開發子流程示例
5).業界的產品開發操作指導書、模板、檢查表示例
22. 咨詢案例分享:如何把產品開發變成不僅僅是研發部的事情?-流程中固化其行為
23. 咨詢案例分享:基于業務的研發項目管理的構造過程
24. 研討:用黃紙貼和Workshop方式完成某研發流程
四、研發項目的立項管理
a) 研討:目前立項時遇到的問題
b) 項目立項基于何處而來?產品規劃?客戶需求?……
c) 項目立項時要避免“師出無名”-《項目任務書》
d) 產品包需求如何定義
e) 各職能部門的DFx
f) 業務計劃書的編制
g) 立項決策如何進行?
h) 項目立項時應關注“四項基本原則”
i. 市場可行性
ii. 技術可行性
iii.商業模式-如何賺到錢?
iv. 風險管理:定性描述
i) 收集并分析需求的方法
i. 演示:《需求說明書》
ii. 建立全員化的需求收集制度
iii.客戶陳述-需求描述
iv. $APPEALS
v. KANO模型
vi. AHP
vii.需求的分解與分配
五、研發項目的質量管理(結構化的評審體系)
j) 打造四級結構化質量管理體系
k) 產品開發中業務決策的意義
l) 高層領導在產品開發中扮演的角色(“殺貧濟富”、什么時候該管、怎么管)
m) 業務決策團隊的角色構成與職責定義
n) 商業決策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定位
i. 6-8大商業評審點
ii. 各業務決策點的評審要素
iii.產品開發中業務決策支撐
iv. 商業決策的流程分析
o) 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技術評審有哪些?
i. 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5-7大技術評審點
ii. 如何建立技術評審的Check List,從而使得經驗固化
iii.技術評審的流程分析:QA、PM、系統工程師、技術評審……
iv. 如何避免評審的效率低下及流于形式
v. 實例講解:某IT公司技術評審的實際操作
六、研發項目的計劃管理
p) 研發項目的計劃模板如何制定?
q) 咨詢項目演示:計劃模板同流程的關系
r) 項目計劃控制中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
s) 項目的分層實施與分層監控
t) 監控計劃
a) 監控點設置原則
b) 監控計劃總攬圖
c) 監控計劃一覽表
u) 項目控制手段:項目報告
a) 項目報告種類
b) 項目報告機制
v) 項目控制手段:項目例會
a) 項目例會種類
b) 例會議程和內容
w) 項目控制手段:計劃變更控制
a) 變更控制流程
b) 計劃滾動刷新
x) 項目控制手段:狀態轉移
y) 項目控制手段:業務決策評審
z) 項目控制手段:狀態轉移
aa) 項目控制手段:業務決策評審
bb) 產品規劃要合理、且有節奏感
cc) 項目多時,高層領導從事該做的事情
dd) 質量管理:業務評審、技術評審
ee) 計劃監控:演示PERT圖等
ff) 演練:找關鍵路徑、資源的合理分配
gg) 咨詢項目演示:《某家電企業的研發項目管理手冊》
七、研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hh) 風險和問題的區別
ii) 風險的定性分析
jj) 從兩個維度分析
i. 發生概率
ii. 影響程度
iii.風險分析矩陣表
kk) 風險管理計劃模板
ll) 打造研發過程管理的風險管理知識庫
八、如何實施產品開發管理體系的優化
a) 如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產品開發管理體系優化的三個模式(小改進、優化、變革)
b) 變革失敗的原因分析
c) 實施變革的關鍵要素
d) 企業如何實施變革管理
e) 如何處理變革管理中人的問題
f) 實施管理變革的案例分享
【講師介紹】劉建平 工商管理學碩士
的職業經理人和企管顧問、型引導式培訓、德國漢堡MBA、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商訪問學者、德國Spitze GmbH董事、山西鑫源礦業集團等多家企業顧問、具備中英文雙語授課能力及創新思維講師。
劉老師以20多年的貿易經驗,把堅實的系統論功底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結合起來,根據企業在生產、研發、營銷的實際工作中的難點、員工的創新思考中的盲點和痛點,用系統論的方式把成熟的思考工具,企業正在應用的成熟的創新工具結合起來,用簡明、生動、趣味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員工們趣味的學,生動的體驗,主動的應用,輔之以制度化的表單(OCCT系統)和獎勵考核系統,在課堂上生成了大量的生動案例,在企業的實踐中真正的解決了員工的創造性的思考和企業創新工作的落地難題。
培訓客戶: 電信集團鄭州分公司、中國石油河南分公司、安鋼集團、上海航空機電股份、安陽工管理、山西鑫源礦業集團、上海釋宣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上海般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錦江之星……
劉 銘 咨詢顧問、產品與研發管理專業講師,派講師
清華經管MBA、西北工業飛行器制造工程學士
國內早一批(2001年)美國項目管理協會認證PMP
IBM(ISC、ISD)工作經驗,與華為深度合作項目
21年產品開發、產品與研發管理、產品管理咨詢經驗
10年產品管理與研發管理咨詢與培訓經驗
講師背景(產品與研發實踐經驗、管理經驗、咨詢經驗)
21年從事高科技產品的開發與管理工作,先后擔任過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開發部經理、事業部總監等職位,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其中,6年的IBM(ISC、ISD)工作經歷,與華為3年合作智能網業務開發與管理經驗,具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管理和項目管理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
其中,10年產品管理與研發管理咨詢實施與咨詢管理經驗。對產品管理體系、戰略、組織、流程、績效等具有深刻體會,并指導通信、金融、高端裝備、軟件和政務等多個領域的咨詢實施。曾負責歷時兩年、投資過千萬的產品開發項目。
對產品管理、產品規劃、研發管理體系、產品開發過程、產品管理、研發質量管理、研發項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有深入研究。
培訓客戶:山特電子(深圳)有限公司(隸屬于500強企業),共四期
中國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愛邦電氣有限公司(電力設備)
上海格爾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安全軟件)
浙江新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機械裝備)
百富計算機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金融終端、電子支付)
深圳萬訊自控有限公司(工業自動控制)
重郵信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芯片)
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機械裝備)
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太陽能設備)
東莞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精細化工)
武漢華工正源光子技術有限公司(通信、芯片)
深圳市英威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電力設備)
江蘇牧羊集團有限公司(機械裝備)
張永杰 工商管理碩士
清華EMBA、上海交通、亞太軟件研發團隊管理年會研發管理課程特聘,長期受邀于科技部火炬中心、廣東省企業聯合協會、深圳市電子協會及高新技術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
多年高科技企業產品研發和研發管理、產品管理工作經歷,先后擔任過項目經理、項目管理部副經理及產品經理等職位,在長期的研發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國內某通信企業(華為)工作期間(1999.06-2004.01),先后從事產品開發、項目管理和市場營銷策劃等工作,并作為推行組成員與研發管理尖咨詢顧問在研發及售后服務系統推動公司級研發管理變革(IPD-集成產品開發)。在國內營銷策劃部期間,同IBM顧問一起優化MM(市場管理)體系,并負責企業內部的推行。
在某生物醫療設備公司(邁瑞)工作期間(2004.02-2006.04),擔任研發管理部副經理,任職期間有針對性地將研發管理的業界佳實踐同公司現狀相結合,建立并優化產品管理體系。同時兼任內部講師,具有豐富的產品管理經驗。在邁瑞期間,作為產品經理主導了某血球產品的需求、產品定義、立項及整個開發與上市過程的管理,獲取了極大的市場。
后從事研發管理咨詢,先后作為項目核心成員和項目經理完成了近20個研發管理咨詢項目體系的建設和落地(含市場需求與產品規劃、產品開發流程體系、研發項目管理體系、研發人力資源等模塊),在產品開發流程設計、研發項目管理和體系推行方面具有豐富的咨詢經驗。
培訓客戶:廣州杰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安居寶數碼有限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空港航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環達電腦、廈門同步網絡有限公司、廣州中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軒宇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游家網絡公司、浙大中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瞬躍網絡、萬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亞信科技、中國兵器集團205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9所、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記憶科技(蘇州)研究院、上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中船集團705所、中國機設計研究所(602所、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系統工程研究所、中國航天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天津水泥設計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2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深圳研究生院、上海石化研究院、株洲硬質合金研究所(601所)、山東、北京演講科技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