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米熊兒童康復中心
開設:深圳兒童矮小癥、性早熟、肥胖癥、多動癥、抽動癥、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癥、智力低下...
共情是指理解并感受他人內心體驗的能力,包括對他人情緒、想法和處境的認知與共鳴。簡單來說,就是“設身處地感受他人的感受”。當孩子因情緒管理困難表現出暴躁和攻擊行為時,培養共情能力需要從情緒識別、換位思考和行為替代三個層面系統干預。
一、即時干預:處理攻擊行為
暫停與冷靜
當孩子打人時,立即用平靜但堅定的語氣說:“打人會傷害別人,現在我們需要停下來。”
帶離現場(如安靜角落),等孩子情緒平復后再溝通,避免在情緒高峰時講道理。
明確底線
用簡單直白的規則教育孩子,如:“手是用來幫助人的,不是打人的。”
二、長期策略:培養共情能力
情緒標簽化
用鏡子游戲教孩子識別表情:“你眉頭皺起來、拳頭捏緊時,是生氣的樣子。”
身體信號覺察
教孩子注意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臉發熱),并關聯情緒:“當你感覺胸口悶悶的,可能是委屈了。”
角色扮演
模擬沖突場景(如被搶玩具),交換角色演繹:“現在你是小明,你的玩具被拿走了,你會開心嗎?”
后果可視化
用畫圖展示行為鏈:“你推了**→**哭了→媽媽要照顧她→沒人陪你玩”,幫孩子理解行為影響。
提供“情緒出口”
教孩子用語言替代攻擊:“你可以說‘我生氣了!’‘這是我的!’”
準備安全發泄工具:捏壓力球、撕廢紙、跺腳10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