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古箏節奏的重要性
在學古箏中,一曲動人的音樂能喚起我們的感動,因此節奏是音樂藝術的“生命線”。許多孩子對節奏的認知較慢,沒有正確的節奏概念,因此無法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感!
那么什么是節奏呢?就是對節奏單位拍的準確把握。若是缺乏節奏感,該如何加以改善呢?
哪些節奏是容易失誤的呢?
1、初學階段的孩子常常表現在彈奏時快慢不定,比如一首曲子中出現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時,往往孩子們彈奏四分音符時,實際演奏的與二分音符一樣長,雖然嘴里數的是一拍,但是并沒有意識實際演奏到底彈了幾拍。
2、當老師或家長幫助打拍子時可以保持正確的節奏,但自己獨立練習時,就會忽快忽慢。
3、初學古箏時總是會出現數的“過長”和“快的沒拍”兩種情形,對節奏沒有正確的概念。
如何培養和加強孩子的節奏感?
節奏感的基礎,是拍感準確。拍感準,也就是能準確掌握每拍的時值。任何人都有天生的拍感。在人的生活環境中,有許許多多有拍感的事物,例如:平靜時摸摸自己脈搏跳動,勻速走路或勻速跑步,海浪起伏,泉水的流淌,馬蹄聲聲,細雨滴滴,大而至日日夜夜,四季往復,小而至釘上一個釘子……所有這類事物和活動,都包括有近似勻速的運動。勻速,就是拍感的基點。
勻速的道理不難理解,但我們還是發現學生們的拍感準確度并不相同。如果有的學生需要提高拍感,建議做以下練習:
(1)單手握小棍,輕敲桌面,分別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種速度練習,打出非常均勻、準確、無輕重音的點子。
(2)同樣的方法,加上輕重音,即2/4的強、弱,3/4的強、弱、弱,4/4的強、弱、次強、弱,以及其他種節拍強弱關系。
(3)雙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時每拍均勻打兩下,再練習每拍均勻打四下,均勻再打三下。開始不管節拍,只求均勻,然后再加上節拍。
(4)兩手交換。
(5)速度也可適當改變,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這些練習并不復雜,但如能熟練掌握,將能有效地為初學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節奏感基礎。
(6)學生能力強的,還可進一步練習2對3的拍子,即: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兩下,另一只手同時打出平均的三下,再兩只手交換。這個練習,只有每拍的頭一個點子是打在一起的,后面雙手的點都不對齊,即不打在點子上。如果這“關”能過,就感到拍子上的困難了。
(7)以上所有只打點子不用鋼琴的節奏練習,均可借助拍節機的協助。
這些練習,主要是為了提高準確感覺“拍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學生還應在鋼琴教師的指導下,領會、理解樂曲節奏方面的表情的、表現的、風格的等等審美含義,才能將節奏感提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例如,某種節奏可能聯系著某種情緒狀態;某種節奏型常常是表現某種形象的;某種節奏又是代表一種音樂風格的典型特征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