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2010年以來,包括《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等相關法規的出臺,對于兒童的素養教育的重視上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2.2016年7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三五”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對我國未來五年科技創新進行了系統規劃和前瞻布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的重大舉措。
3.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其中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大幅和細化了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4.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到,要開發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還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等。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
5.2017年浙江實施新高考選考方案,將信息技術(含編程)納入高考科目,其分值占比與傳統選考科目一致,為100分。同時,在浙江省公布的選考科目范圍中,信息技術科目被多所211高校多專業要求選考。
6.2017年,各地高校和加大了對編程教育的傾斜,17所985高校給出科技特長生條件,211高校緊隨其后。清華附中、人大附中、上外附中等600多所相繼開設了編程教育相關課程。在各線城市,開課的公立中數量都正呈指數級增長。
7.2018年4月,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計劃強調通過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將人工智能切實融入實際教學環境中,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8.2018—2020年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窗口期,為搭上人工智能技術快車,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并為實現2030年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人工智能教育無疑是現階段發展的重中之重。究其根本,技術的競爭終要回歸到人才的競爭中去。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培育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已然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以上這些信號都預示著信息技術和編程科目在孩子的教育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