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機電工程學校始建于1963年,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3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性學校,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廳確定為吉林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單位。
學校目前自有校區共有教學樓、行政樓和實訓樓及負責管理的公共實訓基地建筑面積共計65397.62平方米,擁有汽車、機械、電氣等專業的80個教學實習實訓場所,工位數將近2000個,實習實訓設備總值達到5000余萬元;學校現有教職工207人,在籍學生139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達到93人,教師中擁有省市級骨干教師43人,省市級雙師型教師123人。學校專業特色鮮明,現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等13個專業,在吉林市80%以上4S店中的維修技師和高級管理人員都有機電學子的身影,被譽為“江城汽車人才的搖籃”,同時正在啟動航空發動機維修、航空機電設備維修等通用航空類專業的建設。學校與80余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牽頭成立了吉林市汽車職業教育集團,學校依托場地和設備優勢,正在積極謀劃引企入校和股權多元化校企合一的探索。
特色開放包容的治校理念,日益完備的軟硬件建設,機電情懷與工匠精神交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建設與完備的生活學習條件共同為工匠型人才培養構筑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諧和充滿魅力的機電正在培養大國工匠的征程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一、教學改革效果突出,就業工作獨具特色。
為了妥善解決學生的出路問題,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我校從2000年開始就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培養目標;以培養目標為指導,改革教學內容;以實訓教學為重點,改革教學方法;以學分管理為手段,改革管理模式;以能力考核為重點,改革考核辦法”。在此基礎上,學校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牢牢抓住德育為先的教育思路,嚴格學生日常量化考核,使得學生的養成教育獲得初步成功。在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校的“雙師型”教師占全部專業教師的90%以上,汽車專業教師代表吉林省在全國職業學校說課評比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優質任課教師,我校榮獲吉林市德育精品稱號。學校教育培養工作的成功開展,帶動了我校就業工作的不斷發展,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創新了就業機制,提高了培養質量。
從2000年開始,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開展就業工作。我校通過積極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就業道路。一是擺脫了人才市場和中介機構的束縛,建立起學校直達企業的“綠色通道”——即學校駐廣州就業辦事處,為學校的建設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二是開展了聯合辦學,學校按照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開展“訂單人式”聯合辦學。三是加強了畢業跟蹤服務工作,使學校就業跟蹤服務工作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基于上述就業改革,我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100%,穩定率達到85%,專業對口率達到80%。就業跟蹤服務覆蓋整個珠三角及吉林地區地區,60%的畢業生得到了學校的跟蹤服務。
2、由于學校的培養質量較好,也極大的滿足了本地企業的用人需要。我校畢業生大量充實到本省本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如燃料乙醇、娃哈哈、科隆冰箱等企業。近4年來,累計為本地生產一線輸送1820名合格人才,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實施招生機制改革,招生工作不斷發展
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就業工作的有效開展,對招生的拉動作用迅速顯現出來,加之我們大膽進行招生機制改革,制定了配套完善的招生政策,調動了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招生局面迅速改觀,招生人數逐年攀升。
2001年招生1352人,2002年招生1462人,2003年招生1759人,2004年招生1456人, 2005年招生1386人, 2006年已招生1505人。2007年招生1759人,2008年招生1247人,2009年招生1123人。通過強化教學和招生就業改革,我校的辦學活力顯著增強,學校規模持續擴大。出口暢,入口旺,形成了招生、教學和就業協調發展的喜人局面,為學校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定基礎。
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和艱苦經營,我校的各項工作出現了可喜的局面。教育教學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招生與就業緊密結合,培養與培訓緊密結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緊密結合。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辦學質量明顯改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不斷上升,社會聲望顯著提高。招生就業良性互動,教育教學協調發展,內容形式多樣化,培養培訓一體化的辦學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三、面向市場需求,大力開展專業建設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專業設置是否對路,直接關系到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途。在我校的跨越式發展歷程中,我們始終緊跟職業教育發展潮流,面對市場需求,大力進行專業建設,這是我校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
在1995年,當很多中等職業學校還沉浸在計劃經濟的搖籃時,我校就開始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面對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專業調整,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建立了四個專業學科,輻射36個專業領域的專業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1995年,數控技術應用等六個專業在省內率先開設;1996年,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在省內率先開設;1999年我校為適應市場需求,先后開設了“制冷與空調、家用電器”等專業;2004年,學校再一次調整專業,先后開設了“機械加工技術、物流”等新專業。2006年又開設“模俱制造、電焊、汽車商務”三個新興專業,目前學校又開設了農村電氣技術等5個涉農專業,在2+3、高中班等方面加強了招生力度。這些專業的開設不僅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而且能夠緊緊圍繞市場的需求,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也正因如此,現在的機械和汽車專業成為學校的核心專業,成為實現建設龍頭示范性學校目標的重要支柱。
與此同時,學校大力加強各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多年來學校和5704廠、吉林輕型汽車廠等8家單位合作,建立若干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把這些企業作為我校學生的實訓基地,努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2006年,我校成功爭取到國家財政部支持的320萬元的汽車實訓設備,并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有望在今年獲得國家財政支持。2010年爭取到國家示范校建設資格,同年又爭取到特色校項目建設資格,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卓有成效的專業建設,2003年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被列為教育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范專業,2004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數控技術應用”兩大專業領域的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2010年學校被確定為吉林省汽車大賽培訓和競賽基地。實踐證明,我校的專業建設工作能夠緊跟市場需求,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它是我校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專業建設的順利開展促進了我校各項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002年和2003年,我校在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研討會上分別介紹了教學、招生和就業改革的成功經驗。2004年,相繼在北京和吉林的相關會議上介紹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先進經驗。我校先后被列為農業部首批《農業職業教育能力建設計劃》試點院校和總課題成員學校。2002年,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被評為教育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范專業。2003年,我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汽車和數控專業被教育部列為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05年學校被評為吉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07所半工半讀試點校。200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德育工作優秀學校;2009年至2010年學校連續被評為吉林省職業教育先進學校;2010年成功的爭取到吉林省特色校建設項目,啟動了汽車一體化實訓樓建設項目;2011年學校取得了國際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資格,從2011年7月開始啟動了示范校建設9個方面的建設任務,成為吉林省首批“示范校”建設單位。學校的快速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充分肯定,國家、省、市領導多次到我校視察指導工作,學校乘改革之東風,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已經成長為吉林地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職教明珠。
www.jljdedu.com/page/index/id/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