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份,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在與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透露,星巴克將依托餓了么成熟配送體系,今年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門店進行外送試點,年底覆蓋至30個城市超過2000家星巴克門店。
9月份星巴克宣布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么正式合作外送服務,“專星送”開始試運行,首先在北京和上海的試點門店開展,專星送”采用智能調度系統,消費者下單時選擇門店,填寫地址后,系統會自動根據距門店距離、門店負荷、周邊交通情況及騎手位置,派單至相應門店和騎手進行配送。
問題:
?。?)星巴克跟餓了么合作的轉型是迫不得已還是積極轉型?
?。?)結合自身點咖啡外賣的經歷說明痛點和給出改善建議。
這份案例后面附帶了2個問題,個問題是常見的A or B的問題,這種問題是開放性的,結論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大膽選擇即可。注意一定要給出自己明確的觀點并加以闡述,不要在兩個選項間搖擺不定。
如果覺得是迫不得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闡述。
1、市場:中國咖啡市場不斷增長,星巴克面對更多競爭對手
2、政策:國內針對外賣行業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政策,外企難以完全適應
3、財務:星巴克財報數據不佳,中國區市場增長緩慢,同比市場增幅落后
4、客戶:星巴克的消費者滿意度連年下降,不斷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5、外賣:外賣屬于精細化運營的生意,從頭開始搭建新的物流體系得不償失
如果覺得是積極轉型,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闡述。
1、行業地位:星巴克處于咖啡行業龍頭地位,餓了么屬于外賣行業前三公司。
2、公司互補:餓了么需要穩定的配送貨源,星巴克需要成熟的配送公司。
3、財務數據:星巴克財務數據雖然同比下降,不過依舊了穩定的營收。
4、管理團隊:星巴克高層與阿里高層相識很久,文化與價值觀契合,方便溝通。
第2個問題要求給出解決方案,也是常見題。網上點咖啡,消費者一般擔心咖啡味道、會不會灑出來、熱咖啡會不會變冷等等。
而針對企業,星巴克的痛點在于:
1、商業模式:咖啡店屬于門店式流量生意,每天在一家門店可以消費的極限量是可以計算出的,不過單店生產的咖啡量卻高于此,存在天然落差。
2、需求:星巴克需要把過剩的產能進行輸出變成現金流,單店。
餓了么的痛點在于:
1、商業模式:餓了么屬于人力密集型行業,存在大量的人力成本閑置,在高峰與空閑時間的流量不對等。
2、需求:餓了么需要更多的非高峰時間的貨物運輸,滿足人工的周轉。
改善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闡述:
1、合作推廣:雙方互相借助對方渠道進行宣傳推廣,達到營銷共享。
2、建立規則:對于配送速度、效率、包裝等問題互相探討,形成一致方案。
3、研發創新:研究出適合快遞運輸的新型設計包裝,盡可能還原現實口感。
4、更多品牌:推出子品牌策略,差異化攻克市場。
5、系統融合:在星巴克與餓了么的在線平臺上互相優化融合,客戶滿意度。